产品展示

易游yy是在国外吗: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型能源结构

来源:易游yy是在国外吗    发布时间:2025-10-12 05:00:01
产品详情

易游yy平台怎么样:

  在这个重大的重组之中,我特别主张,将人类管理世界经济的单通货的纸币体系模式,提升为能量通货和纸币通货共同管理的双通货模式,例如在能源消费中推进低排放奖励、高排放惩罚的措施。能量通货的使用,将重估世界纸币体系的价值。

  2010年9月21日至23日,国际智能电网联盟和美国能源部在华盛顿联合举办了智能电网全球论坛,全球智能电网联合会同期成立。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爱尔兰等6个国家的能源部长、IBM、GE、思科、丹麦电力、东京电力、澳大利亚能源等数十家国际电力、能源以及IT公司的领导人,共聚一堂,探讨国际智能电网发展趋势,架构问题和解决方案。

  作为国际智能电网联盟理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智能能源研究组组长武建东应邀出席论坛,并与白宫环境委员会主席、爱尔兰能源部长、国际能源总署常务副总干事一起在首日发表了大会演说《我们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型能源结构》,介绍智能能源结构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前景,受到广泛关注。本报获独家授权发布武建东教授在此次论坛上的演讲内容,以飨读者。

  能源转型给予世界的最大挑战不是为什么要改革,而是如何改革,特别是应该如何从战略上廓清这个体系的主要框架以制定正确的标准、架构和路径实现改革,这不但是对人类产业创新勇气的检验,更是对人类创新能力的呼唤!

  为此,当务之急的就是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把握这场能源革命的航向。目前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方案,其一就是改造1882年爱迪生建立的中央分层式能源管理组织模式,发展分布式能源体系和微电网系统等;其二我们主张实现从传统科层制的能源结构向新能源结构的彻底转变,将这个延续了一百多年的集权型的分层式的能源系统重组为四个并列的产业系统,即:智能化的能源生产和输送系统、先进的储能系统、智能化的终端能源系统和智能能源服务系统。构建这四个系统意味着实现从科层制的能源结构向互动化能源结构的转变,完成从等级制向多链式的网络化能源结构的转变。

  例如,新型的能源生产输送体系从传统能源结构中独立出来并成为一个更加专业的能源产业系统,它将不但实现了由上而下的组织变革,也将实现设备从自动化、机械化的专业适应性系统演化为网络化、智能化、生态化的能源产业集群。我们估计仅中国就有100亿个以上的能源设施组件需要从专业系统和行业网络整合为一个更为崭新的网络化能源生态集群,仅这个需求就足以将现有的43亿个码址的IPv4互联网络推升到更高端的IPv6系统,由此世界历史上也将第一次重构人机网的组织关系。

  其他而言,中国目前的电表有3亿块,气水热等表超过3亿块。按照智能能源网的观点,它们不仅需要更换为智能表计系统,而且需要演化为终端电脑能源管理系统,6亿台套的终端电脑能源管理系统将比6亿块智能电表、水表、气表更能管理好世界的能源体系。而且,这个扩大化的蛋糕将能更好地解决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关系。因此,我们并不主张在传统能源结构的内部体系实现发展类似智能电表这样的简单化智能举措,而是在更广大的范围内实施能源革命。与此同时,这样一个巨系的电脑用户系统需要的视窗系统和软件组合也将改造现有的视窗系统运转格局,这个需求足以重组世界软件业市场,有可能拉动占世界人口0.05%,即大约3000多万人口的就业。

  例如,我们所讲的终端能源管理系统,它的目的是要推动世界的机动能源终端(例如车、船、飞机)和固定能源终端(例如工厂、写字楼)组构成为一个新型的终端能源系统,由此可以形成与能源生产和输送并列的产业体系。目前,中国有580亿平方米的房屋,2亿台套的车船等机动终端,10亿台套的能源生产和生活设施,如果我们将现有的这些建筑改造成绿色建筑、智能建筑,将启动一次对新型建筑材料业的巨大需求,每年对中国GDP的贡献将超过1%~3%,这些中国建筑终端每年消耗的能源总量超过15亿吨标准煤,如果实现智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的建设,每年有望节省 3亿~5亿吨的标准煤。

  另外从建构新型的储能系统而言,流行的观点认为电动车的电池是智能网络中储能网络的核心,按照我提出的智能能源网的理论,人类需要将能源的开采、生产、输送、分配、客户消耗等各个环节的能量存储整合起来,实现从气体的缓冲储能到能量转换的直接存储的控制。而且可以通过发展微端储能、楼宇储能、村镇和社区储能、城市储能等形式实现储能产业的跨越。仅中国而论,未来5~10年电力的30%,热力的30%,水力的10%可能被储备起来,新型的储能系统将推动人类管理能源的形势发生历史性变化。

  此外,智能服务网络也将推动世界的能源设施从孤岛系统、自动化运转实现到柔性能源生态集群的转变。它们将诞生一些新的能源生产方式和生产力,例如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将现有数千亿件能源硬件组建起来的能源引擎服务,将自然界气象体系以能源互动的气象能源服务系统,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通讯协议,基于IPv6的能源信息网络等等。

  人类通过营建新型的四大能源网络系统,将进化到一个更加高端的世界,而且这个进化也将实现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大的国际分工;实现1971年8月15日美元与黄金脱钩以来全球纸币与资产关系的彻底重组。在这个重组的过程中,由于能源价格和资产的变化,全球主要经济体近40万亿美元的负债将实现价值重估,能源及与能源有关的股票价值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能源将成为创造就业、集成增长、构建更有持续发展的经济活力的全球战略平台,展现各国经济的巨大竞争力。

  为此我们提出应将美国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确立的SMART GRID的七要素流程提升为十要素流程。目前这七个要素包括:发电、输电、配电、客户、市场、运营、服务;它需要提升为生产、输送、分配、使用、市场优化、运行、客户、服务、远期能源价格管理、碳权利排放奖励管理和不同能量网架之间的优化互动。以这十个要素组构的SMART GRID也叫INTERACTIVE SMART GRID,或者如业界流行的观点,将以电力为主的SMART GRID理论称为单网架理论,将以十要素为主的SMART GRID理论称为综合网架理论,我希望我们这次会议能够达成发展一个更高级的INTERACTIVE SMART GRID的共识,这样能更好地组构世界能源体系。

  我们也将这个新型能源结构在四大系统上划分为8个子网络,即:智能电力、智能燃气、智能热力、智能水务、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工业管理、智能交互管理等。这还只是狭义上的智能能源网络,而广义的智能能源网,我认为是指将人类使用能源的方式转化为更高效率,更优化匹配,更加清洁能源的体系结构和模式。

  为了推动这样一个结构的发展,我们应该从能源的金融化、能源价格的公用化管理模式转型为市场化,没有市场化就没有真正的能源智能化,没有市场化,就没有能源网络服务的优化。

  在这个重大的重组之中,我特别主张,将人类管理世界经济的单通货的纸币体系模式,提升为能量通货和纸币通货共同管理的双通货模式,例如在能源消费中推进低排放奖励、高排放惩罚的措施。能量通货的使用,将重估世界纸币体系的价值,也将世界上最有朝气的人才团队、资本和产业价值整合起来。

  所以我们说,这场能源变革对各国而言既有眼前的收益,也是一个30~50年大周期的产业重组,它的创新应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遇到最艰难的主题,也是下一代国际分工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