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游yy平台怎么样:
地处环渤海区域的中心位置、京津走廊中间地带,廊坊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从服务京津到借势发展,从产业对接到同城战略,廊坊市在探索中发展,努力扩大“溢出效应”,变区位优势为发展优势,在产业提升和城市竞争力上优势凸显。
谈及廊坊未来的规划和定位,廊坊市市长王爱民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廊坊将继续以服务北京发展需求为着眼点,致力于打造北京产业转移的新基地、科研成果转化的新平台、休闲娱乐的新空间,把廊坊建成京津冀城镇群重要区域中心城市,让廊坊成为北京的卫星城、首都的“后花园”。
产业定位是城市发展的第一要义。基于毗邻京津这一地域优势,廊坊人对产业高质量发展有着明确的定位和想法。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廊坊市在产业对接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8年廊坊市委四届三次全员会议,进一步明白准确地提出“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这一发展定位,努力把廊坊市打造成京津之间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基地。
在王爱民看来,产业承接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廊坊市重点打造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优势产业集群,为推动“廊坊创造”打下了根基。
在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上,伴随着富士康、华为、中兴等一批龙头项目的纷纷入驻,廊坊聚集了上百家配套企业,形成了通讯设备、平板显示、电子材料和应用电子4条产业链,工业增加值3年翻两番,正在成为京津冀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
此外,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廊坊市第二大支柱产业,汽车零部件、电梯制造等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近30家世界500强企业到廊坊投资建厂。
正在建设的首钢装备制造业基地,承接了占首钢一半产值的非钢装备制造项目。
新能源产业在廊坊发展中更是颇具亮点。光伏产业出售的收益近3年来年均增长115%,新奥光伏、阳光硅谷、阳光硅峰、优能电子、圣日多晶硅等九大龙头项目入驻,初步形成了拥有领先技术优势、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未来5年内将形成千亿元产业规模。
王爱民表示,在承接产业转移上,廊坊市不断强化载体建设。近年来,廊坊通过完善产业空间布局,谋划了环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带和环北京服务业产业带,聚集了燕郊开发区、三河现代产业园、香河工业园、廊坊开发区、龙河高新区、永清工业园、固安工业园等17个省级园区和产业聚集区,成为承接京津产业扩张和转移的前沿阵地。
借助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依托北京雄厚的科技资源,廊坊着力承接外溢的科技资源,大批科研院所的入驻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所等研发机构扎根廊坊,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理化所、行管局等一批院所已经入驻,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国家实验室、国家热工流量仪器检测中心的入驻地也已开工建设。
王爱民介绍说,为使科研成果迅速得以转化,廊坊建设了一批功能完备的孵化平台和中试基地。廊坊市9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与北京高校院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促进了大量科研成果在廊坊孵化转化,科学技术创新能力迅速提升。磁共振成像系统、全世界最先进的定向钻机、世界一流的低温轨道式石油钻机、世界首台乳腺癌早期诊断仪、首款通用LED多面发光体灯泡等世界领先的高科技产品,先后在廊坊诞生。
近期,作为廊坊市正在建设的载体性科学技术创新平台廊坊科技谷,已经初具规模。作为新型科技园区的代表,廊坊科技谷提出了“突出生态环境、创业环境和文化感染力”的创新发展理念,并被联合国工发组织确定为发展中国家唯一的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暨国际合作示范项目。
据悉,廊坊科技谷总投资100亿元,5年内将实现技工贸收入180亿元、税收40亿元以上。该项目主要以IT、生物科学技术、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为方向,形成从科学技术研发、中试、孵化到产业化的完整产业链,建设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科技金融创新示范基地。
绿野阡陌、蓝天碧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廊坊最宝贵的资源。坚持差异化发展策略,形成生态竞争优势,是廊坊市发展的又一大亮点。
王爱民表示,自从1998年廊坊市提出“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定位以来,廊坊从始至终坚持打造生态宜居城市,让廊坊成为北京市民商务休闲、观光居住的“后花园”。
为此,廊坊市把森林引入城市,把城市建在林中,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绿色、宁静”五大环保工程,努力打造生态宜居名城。
据悉,目前廊坊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人均公共绿地12.1平方米,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连年保持在330天以上,80多个大大小小的城市游园星罗棋布,成为城市“天然氧吧”。
王爱民介绍说,为逐渐完备城市功能,廊坊市连续几年实施了市区城建“十大工程”,立争使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此外还建设了一大批精品城建工程,拉开了城市发展骨架,使廊坊的城市生活保障功能、经济发展功能、社会进步功能、休闲娱乐功能日臻完善。
如今,廊坊已经是ISO14000国家环保示范区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被评为“中国二十佳投资区”之一,荣获了中国人居环境奖,跻身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全国科学技术进步先进城市行列,正在全力建设生态城市。
着眼于建设各类人士高品质生活商务的首选之地,廊坊努力提升服务条件和水平。打造了霸州温泉城、固安金海温泉度假村等一批温泉休闲品牌;推出了永清农家游、三河燕龙马术俱乐部、金丰农科园等旅游精品项目,这些已成为北京居民休闲度假、健身娱乐的热门选择。目前,亚洲最大的集娱、购、游于一体的成功大广场项目在顺利推进,以燕达医院项目为代表的健康服务基地也在加快建设。
此外,廊坊还着眼于满足北京市民的“菜篮子”需求,全力发展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目前,用于供应北京市的各种肉类、牛奶、禽蛋分别占到廊坊总产量的21.6%、41.2%和23%,已成为北京重要的蔬菜、果品、奶源和肉类供应基地。
王爱民表示,廊坊市着力在交通、人力资源、土地、行政效能、金融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巩固和扩大廊坊对接北京的新优势。
在交通上,通过加快廊沧、密涿支线等高速公路建设,大力提升道路等级,实现与北京无缝连接、零换乘。目前,京廊轻轨和京沪高铁正在积极地推进中。去年,在河北省领导的全力支持下,廊坊与北京达成了L2轻轨线线延伸至廊坊燕郊的建设规划。2010年京沪高铁全线通车后,廊坊到北京仅需20分钟。
在人力资源建设上,廊坊市不遗余力发展高等教育并引入高品质人才。近年来,廊坊市通过“双千双百”工程吸引高品质人才来廊坊创业。在高等教育方面,廊坊市建成大中专院校70余所,市区每4人有l名大学生,全市人才密度达到15.93%,人才万人含量达到932人。同时根据公司发展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专业定向培训和订单式培养。
廊坊市通过打造全国一流的金融生态环境,吸引了近百家域外金融机构到廊坊开展业务。廊坊被国家开发银行评定为“AA+”级信用城市,充沛灵活的资金支持将为投资创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民间金融发展强劲,全市担保机构达到31家,小额信贷公司发展到34家。廊坊与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7家金融机构进行战略合作,获得500亿元信贷支持,并在廊坊设立分支机构。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迅速兴起,廊坊科技谷吸引了美国德富泰银行设立分行,软银和摩根士丹利等风险投资机构设立办事处,还有多家国外风险投资基金正在协商入驻。
此外,廊坊经过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项目,为引进大项目、好项目预留土地;通过鼓励现有企业追加投资,提高土地开发强度,实现了土地集约利用;通过完善中心城市组团式空间规划,大幅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在提升行政效能上,廊坊市5年削减审批和收费事项1178项,保留的审批事项全部纳入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内部联合审批、全程网络电子监控,实行对外限时办结、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