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水平发展这个第一个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春风又绿江南岸。眼下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期,放眼江淮大地,田间地头满满“科技范”。即日起,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聚焦春耕中的新技术、新模式、新应用,推出“万象‘耕’新不负春”系列融媒报道,敬请关注。
宜兴周铁镇的太湖湾蔬果产业园里,辣椒、茄子、西红柿、甜杆西蓝花等蔬菜,在春风春雨的滋润下,咕嘟嘟地蹿着个子。
菜农将刚刚坐蒂的小黄瓜一个一个摘除;西红柿植株刚刚开花,藤蔓沿着绳子开始了空中攀爬;长到20几厘米高的茄子苗,预后分叉成了两株;田埂上的保温薄膜,下面是黑色上面是银色。目前正是追加春肥的好时机,但是这里不需要人工,所有的水肥按照不同的配比,由泵站通过管道将水肥自动滴灌到每棵菜的根部……
“在这里我们正在试验新的种植模式,提高产量和适口度,一旦成熟了就推广给周围的菜农。” 负责产业园运维的江苏竺西禾和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竺西禾和)董事长陈乙介绍,该产业园由当地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周铁镇14个行政村共同出资建设,与江苏省农科院、浙江大学蔬菜研究所等高校院所开展合作,并聘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担任乡村振兴总顾问。
就说这个会攀爬的西红柿,产业园采用了浙江农科院的嫁接技术,具有更加好的抗性,可以轻松又有效缓解菜农因为常年种植一种蔬菜而带来的蔬菜病虫害问题。“每亩菜地种植2400株,成活率高达90%以上,亩产在8000斤左右。”竺西禾和总经理奚鹏介绍,当地菜农常年种植一样蔬菜,西红柿秧苗成活率只有一半不到,甚至有的绝产,而新技术将西红柿的成活率大幅度的提升,目前慢慢的开始在菜农中推广。
在另外一个蔬菜大棚内,记者看到了一种神奇的蔬菜:头上顶着西蓝花,茎部像芥兰,开花像油菜花,吃起来又像是芦笋。这就是从大洋洲引进的新品种——甜杆西蓝花。奚鹏介绍,此款蔬菜富含钾元素,口感很清甜,产品销往山姆会员店等大型商超,本地的零售价每斤超过20元。“目前这个品种我们种了10亩试验田,一旦产品成熟后就推向菜农,提高大家的产值。”不仅如此,收完的西蓝花植株晒干后,还被统一收集起来,打碎,沤肥,然后在产业园内循环利用,循环农业在这里落地生根。
地处太湖边,因为特殊的“夜潮土”,很适合蔬果种植,周铁镇一直以来就是无锡、宜兴的蔬菜供应基地,更是苏南地区顶级规模的“菜篮子”,蔬菜种植培养面积14000余亩。但几十年来“菜贱伤农”,如何让小而散的种植形成产业,提升农民收益,成为周铁镇政府长期以来的思考题。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兴农助力产业转型”成为新的解题思路,而太湖湾蔬果产业园正是壮大蔬果产业的“关键招”。陈乙介绍,眼下,一期85亩设施大棚及配套设施已建设完成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今年,产业园二期也将启动建设,建设农产品冷储区及配套设施。三期将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及配套设施,通过建立功能完善的农产品物流产业链,强化“产销对接”、“农超对接”,完全解决“卖菜难”痛点。园区建成后,可带动1500户农户从事蔬菜种植,解决农村200名农民的就业问题,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 80%以上,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民人均年收入可增收1万元以上。